林政賢市政總質詢 聚焦能源政策、AI產業、醫療教育及在地發展
- 傅秉祥
- 6月6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記者傅秉祥/桃園報導
桃園市長張善政3日率領市府團隊,列席市議會第3屆第5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,針對市議員林政賢關注的多項議題,包括中央刪減一般性補助款、大潭電廠擴建與能源發展、AI科技企業進駐桃園、協助在地產業因應美國關稅衝擊、媒體民調分析、設置清大與中大附設醫院、強化本市產業及護理人力、新設行政園區、擴大土地公文化節、校園公廁優化及電纜地下化等內容逐一詳細回應。
中央刪減補助款:全力爭取、避免影響施政
張市長指出,中央已於113年8月30日核定本府114年度一般性補助款為75.42億元,並納入預算執行,市府持續向中央積極爭取足額撥付,以免影響財政調度與建設發展。
能源政策與大潭電廠擴建:核能低碳、天然氣風險應審慎評估
針對能源結構與大潭電廠議題,張市長表示天然氣雖較潔淨但仍有碳排;反觀核能幾乎零排放,國際多視為潔淨能源。副市長蘇俊賓指出,供電穩定性是目前最大挑戰,而副市長王明鉅也強調,天然氣仰賴進口,接收與儲運安全皆為潛在風險,核能從減碳角度更具優勢。
推動AI科技落腳桃園:積極招商、強化科技研發能量
張市長表示,市府正主動爭取大型科技企業在桃園設置研發據點,期望打造AI產業聚落,推動智慧城市發展。
美國關稅衝擊:掌握產業現況、啟動紓困對策
張市長指出,AI伺服器等高科技產業受關稅影響較小,但傳統產業如機械與汽車零組件可能面臨壓力,市府將密切追蹤行政院930億元紓困方案,並協助爭取中央補助。
媒體民調:綜合評估、六都前段班表現受肯定
張市長表示,市府參考多家民調結果,以綜合方式掌握施政成效。新聞處長羅楚東補充,桃園在多項民調中多居六都前段班,反映施政廣獲市民肯定。
設置大學附設醫院:多元規劃、結合醫療與教育資源
張市長說明,清大與中大設置附設醫院原為土地撥用規劃目標,惟市立醫院設置進程已超前,未來也將考量設立實驗學校等多元發展。市府與清大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將於今年8月到期,該校預計7月公告新案,10月選定合作對象;中央大學則調整方向,規劃設立專科醫院。
護理與產業人力強化:解決留任問題、營造友善職場
副市長王明鉅表示,本市工業類科人力穩定,但護理人員流動率高,留任不易,需中央政策協助解決根本問題。市府規劃市立醫院建設,並致力於提供托育、交通與生活機能等友善就業條件,以提升護理人員留任率。
新行政園區:年底前提出具體規劃
張市長指示都發局加速行政園區規劃。局長江南志指出,目前已研擬初步方案,將綜合評估服務人口、交通動線及行政效能,預計年底前取得實質進展。
擴大土地公文化節:提升文化參與、活絡地方民俗
文化局長邱正生表示,土地公民俗藝術節辦理規模持續擴大,去年吸引13區廟宇、逾200尊神尊及超過3,000人參與,未來將研議更多元化辦理方式,推廣地方文化。
校園公廁優化:三年投入逾3億元、導入環境教育
教育局長劉仲成表示,自112年起每年編列3,000萬元,並爭取教育部2.1億元補助,合計投入超過3億元改善校園公廁,未來將持續提升設施品質,並納入綠美化與教育推廣。
電纜地下化:盼中央挹注台電財務、持續推動建設
張市長表示,目前台電財務限制導致電纜地下化工程受阻,地方無法代為施工,期盼行政院儘速提供財政支援讓工程得以延續。
整體城市建設:納入林議員建言、積極研議推動
針對林政賢議員提出有關教育、文化、交通、體育等各項發展建議,張善政強調,未來ˊ市府將全面納入政策研議作為施政參考,持續推動桃園整體城市環境與建設升級。






